更新时间: 2024-06-26
环评法规定: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建设项目分类管理名录来确定环评的等级,根据各种评价导则和技术指南来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建设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自行编制环评或者委托技术单位(即环评机构)编制环评,如果自己编制环评文件,建设单位就需要委托或者**一名有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资格的人员担任项目环评编制主持人。但是不论选择哪种方式,都需要对环评的内容和结论负责
环评质量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生命线”, 为遏制环评文件编制过程中不负责任、粗制滥造和弄虚作假等行为,提高环评制度的公信力和有效性,生态环境部建设了全国统一的环境影响评价信用平台,平台对所有环评单位的业绩、技术力量和信用情况进行了动态更新公示,建议优先选择信用良好、技术能力强、编制质量高的环评机构,慎重选择列入“重点监督检查名单”以及存在单位失信记分较多、环评工程师失信记分较多、无环评工程师、环评文件数量与编制人员数量明显不对应等异常问题的环评机构;避开选择列入“限期整改名单”且在限期整改期限内的环评机构;不要选择列入“黑名单”的环评机构。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建设单位一定要与受委托的环评机构签订正式服务合同,约定好各方的权利、义务,明确环评编制完成期限等重要事项。不能仅凭与中介、中间人等签约或者口头约定来开展环评,避免后患。这里也再次申明,全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和审批部门都不会推荐或**任何第三方环评机构来开展环评。
建议一定要选择优质的环评机构。环评编制质量的好坏,既关系着项目规划选址和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也影响着环评审批效率以及事后执法监管。选择优质的环评机构,能够在环评编制、审批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选择了信用差、技术能力差的环评机构,就无法保障环评编制质量,不仅会误导建设单位决策,还会出现反复修改、拖延环评审批时间等问题;严重的还会出现政策规划符合性分析不到位、提出的环保措施不可行等问题,导致环评不能获批;甚至还可能出现基础资料明显不实、评价内容存在重大缺陷、环评结论不正确等严重质量问题,建设单位不仅会因受行政处罚影响企业信誉,还有可能触犯**罚。